【学习班车】嵊州红色印记——民情日记

作者:        发布者: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3-12-21        供稿单位:行知学院

“民情日记”诞生于嵊州市雅璜乡的田间地头,是“嵊州首创、全国推广”的一张联系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金名片”。

1998年3月,为了畅通为民服务渠道,时任嵊州市雅璜乡党委书记李春阳提出在全乡干部中开展民情日记活动构想。5月,雅璜乡召开会议,确定了民情日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的“四百”主题。当地干部开始到每家每户走访,“民情日记”亲历者、参与者和推动者莫国桥回忆说,“每逢老百姓中午和晚上空闲时间,我们就会到他们家里,有时又跟着他们到田间地头。他们提想法、讲困难,我们就在本子上记下来,然后想办法一起解决”。这样,雅璜乡就开始实行“民情日记”制度。当年年底,嵊州市委在原来“四百”精神基础上加上了“办百家事,致百家富”两句,形成传承至今的“六百”精神。“民情日记”称得上当时的“网红日记”,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是撬动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1998年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与以往不同的是,原先的“民情日记”写在本子上,现在已从手写日记推广到“民情微群”和“民情档案”,再到探索即时服务的“民情脚印”APP。“民情日记”紧跟时代脉动,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从日常琐事到共富大计,从“民情日记”到“企情日记”,从“单打独斗”到组团服务,载体在升级、内涵在转变、领域在拓展、力量在增强,民情日记始终在创新,始终与时代同步。

《民情日记》在后期发展中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比如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嵊州调研考察时,作出了“要进一步丰富、完善‘民情日记’这一典型经验的内涵,让‘民情日记’更有生命力,取得更好的实效”的重要指示。为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嵊州市启动了“民情日记”实践中心建设。 2022年7月2日上午,“民情日记”实践中心揭牌仪式在“民情日记”发源地嵊州市石璜镇雅璜村顺利举行。“民情日记”实践中心占地面积9286平方米,建筑面积11311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乡村、山水、时尚等元素,主要包括展陈中心、研学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数字中心、文化礼堂、干部学院、红色主题民宿等区域,是集宣传展示、干部教育、网格智治、民生服务、乡村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其中,“民情日记”数字展陈中心分为溯源、深化、跃迁、新篇等四个篇章,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实物等形式,展示了“民情日记”从雅璜走向全国、迈向新时代的奋进历程。“民情日记”实践中心将被打造成展示守好“红色根脉”的特色样板窗口,不断巩固和放大嵊州在浙江“红色根脉”谱系中的优势,成为传承发展新时代“民情日记”的重要实践阵地,让“民情日记” “六百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