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作家流潋紫
月收入10万的微商珍珠妹妹赵珂
都曾是这所独立学院的学生
《都市快报》7月18日讯(作者:罗公波 徐燕 张一诺):三年前,《后宫·甄嬛传》 掀起一阵“甄嬛热”。很多人不知道,该剧 “原著作者”——青年作家流潋紫,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甄嬛传》,创作于她的大学时代。
今年3月,实现团队月收入10万元的“珍珠妹妹”赵珂,作为微商代表,在央视“3·15在行动”高峰论坛上,宣读微商自律诚信承诺书。她,也是这儿的学生。
高考第二批文理科分数线已于前天公布,作为全国独立学院综合排名连续前10,全国高水平独立学院连续排名前7的浙师大行知学院,今年面向全国10省市招收1758名新生。
这所独立学院既培养出知名作家,又出了多位商业精英,学院特色在哪里?
不到十年学院组建“作家群”
流潋紫,本名吴雪岚,湖州人,200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自成名后,流潋紫多次回访母校参与讲座,都提到了大学对她个人创作的重要影响。
《后宫·甄嬛传》中,主人公甄嬛偏爱合欢花,这种花就开在行知学院校园里。每逢初夏,学校图文信息中心的合欢花就会簇拥在一起。合欢花寓意“言归于好,合家欢乐”,由此,成了书中甄嬛、宁贵人、浣碧和允礼四人的感情线。
中国最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吴洲星、女生魔幻小说第一偶像作家王羕蓉、90后作家榜单作家后博寒、新秀作家祝含瑶……自流潋紫之后的八年,行知学院又培养了一批学生作家进入文坛,累计出版发行作品数百万册。
以这些学生作家为主体,行知学院“自成一派”,成功打造具有特色的“学生作家群”。作为学院注重培养学生作家的一项成果,“学生作家群”的成功案例,不断激励鼓舞在校学生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向“学生作家群”靠拢。
与此同时,行知学院十分注重营造文学创作的氛围,定期举办人文素养大讲堂、读书会、名家创作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为在校生提供文学创作的交流平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王嘉良教授,在做客行知学院文学创作交流会时指出,“创作是厚积薄发后的自然流露”,即强调文学创作应是无功利且自然的。因而,对还未曾真正踏上社会的学生来说,学生时代,算是最容易发散无功利灵感的一段时光,也较容易促成优秀的文学作品。
大学生活是充满梦想的生活,同时,它也可以是慢节奏的。行知学院,正是通过树立典型、建立良好的创作氛围,让不少在校生有了创作理想,走上创作道路。
素质培养与创作实践并驾齐驱
构建平台助推文学创作
创作灵感固然重要,但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理论基础,想要写出好文章很难。行知学院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除了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外,还开设汉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复合)两个中文专业,为学生的文学创作打实基础。
行知学院注重课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写作课程训练,撰写读书报告、短篇文学创作等,进一步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作欲望;在课程教学上,重视实践性教学;并且,学院开设多元化类型的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学科视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除此之外,实行“短学期制度”,在每学年的短学期为学生写作实训,开展文学作品展示周等活动。
与中学的学习不同,大学的素质培养,很大程度集中体现在课外时间上。学院每年都会开展“语言文化节”,其间组织提升专业技能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经典诗文朗诵、原创文学作品大赛、“三行情书”比赛、文学知识竞赛等,为他们搭建能力训练的平台。以竞赛为依托,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学院借此挖掘培育有写作特长的学生。
行知学院设立了“四个一”实践实训平台:一报、一刊、一微信、一社团。其中,学院的特色文学类刊物《文谭》,是一本完全由学生自主编写的刊物。而院级社团“文学创作与评论协会”,是广大爱好文学创作的学生的交流学习场所。
在该社团中,学生通过学习与创作获取学分。另外,学院定期出版优秀作品集等成果册,在宣传平台上展示。据悉,不少学院培育出的青年作家都是在文谭社、文学创作与评论协会等社团的影响和培养下走出去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挖掘和培育了有写作特长的学生,促进作家群的特色培养。
“36.5”公益创业项目
带动一批电商创业人才
“珍珠妹妹” 赵珂,是浙师大行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她在微信上卖珍珠,去年10月,团队整体月营业额突破百万。如今,赵珂的月净利润高达10万以上。
今年3月份,她作为微商代表在中央电视台“3·15在行动”高峰论坛上宣读微商自律诚信承诺书。
走上微商这条创业路,赵珂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源于她所就读的专业——电子商务。在学校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班,充分发挥第三课堂作用,开展创业特色教育的同时,她想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创业。
赵珂的例子并非偶然,这和行知学院“36.5”爱心希望通道公益创业项目的带动有很大关系。
2007年4月,行知学院发起创设“36.5”爱心希望通道,鼓励大学生从实际出发,奉献爱心、汇集力量,每人每天积蓄一毛钱,一年省下36.5元,组建“36.5”爱心希望通道,开展爱心公益创业。
活动开展八年来,先后开展爱心通道咨询会、变废为宝、一日劳动换爱心、爱心义卖、爱在同生缘、社区筹款、爱心答谢晚会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共筹集300000.29元“微公益基金”,并在云南腾冲县芒棒镇建成“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希望小学”;向四川雅安、云南鲁甸等地震灾区捐款累计56492.1元。
“36.5”爱心希望通道自开通以来,取得良好效果,在校园内外引起不小的反响,受到省、市、校级多家媒体的关注。在同学们的悉心经营下,《36.5爱心希望通道公益创业项目》荣获2014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公益创业赛银奖、浙江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
除了“珍珠妹妹”,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学生钱婷婷创业团队,已作为孵化企业成功入驻金华北大创业园。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学生魏敬涛,创办“水果来了”微商创业团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一学生郝舒婷,2015年3月走上微商创业之路,创业之初就达到月利润10000元的销售业绩,并且在做好线上销售的同时,积极发展线下业务,并于6月份在嘉兴海宁注册成立糖三猫工坊。
与此同时,一批成功创办企业的行知学院校友,也纷纷回校招纳校友或以各种方式反哺母校。行知学子正依托专业优势,不断发挥专业特长,乘着互联网+的翅膀,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谱写创业新篇章。
链接: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5-07/18/content_2019826.htm
编辑:王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