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学科竞赛得了52个国家级奖项
《都市快报》7月20日讯(作者 李涛 吴佳 张一诺):司长江,行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4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二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浙江赛区一等奖、浙江省首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一等奖、浙江省第十届机械设计竞赛一等奖、省新苗立项课题“机械关节角度无极调整与锁定结构”顺利结题,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谁说大学得奖没有用?这密密麻麻的证书,就是他今后道路的敲门砖,现在他就业于瑞声科技有限公司(全球著名电声元器件制造商之一),职务是生产工艺工程师(PE)兼自动化及设计组副组长,目前主要负责苹果电脑天线生产工艺。
一般参评工程师,需要2年工作时间,但因为司长江同学杰出的大赛经验,卓越的思维与设计能力,工作第8个月就破格参评,第10个月时已享受工程师待遇。
作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的一位毕业生,他坦言,自己能获得今天的成就,和母校培养有很大关系。
一年国家级奖项得了52个 这个学院凭什么这么牛
大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是衡量应用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也是学科建设实力评估的重要指标。
这几年,行知学院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教的理念,积极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强化竞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2014年,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52项,省级奖14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3篇,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机械设计竞赛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挑战杯”竞赛获得国家银奖2项,电子商务竞赛获得国家三等奖3项。
涌现出一批如拥有6项发明专利的王连方、“绿城·十佳学子”吴明明等优秀学子。他们以朋辈宣讲方式,揭开学科竞赛的神秘面纱,吸引并引导了大批学生参与竞赛活动、萌发参赛兴趣,投身创新实践。
学生的活动,当然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在行知学院,院级竞赛由学院的26个学生专业社团承办。
近三年,依托社团、协会举办的竞赛活动共50多场,参与学生近3000人次,还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化工设计大赛、第六届未来管理之星大赛、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第九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院级竞赛,为国赛和省赛选拔储备了一批优秀的学科竞赛人员。
寝室建设出成果 校企合作让学生离实践更近
你敢相信吗?行知学院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还和学院连续五年开展360°寝室文明建设专项行动有关系。
这个活动以寝室为单位,要求寝室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参与、策划和实施一个有意义的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竞赛。
截至2014年,收到2953件项目成果,其中技能训练类58项,社会调研类438项,知识学习类457项,体育锻炼类1090项,兴趣培养类227项,作品创作类195项,公益活动类96项,其他类别392项。
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们把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更好结合,学院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家讲学、共建实验室、共建实习实训中心、共同指导学科竞赛,搭建企业横向交流平台,实现产学融合。
截止到目前,学院已成功举办8届浙江省中小企业峰会,开设企业家主讲的行知论坛53讲,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0多家。
企业设立了“徐步云优秀学生奖学金”、“金凯德励志奖学金”、“田歌奖学金”、“楼仲平奖学金”、“叶子助学金”、“陈秋田奖学金”等1750万元奖助基金,2014年用于奖励学科竞赛方面的奖金达21.55万元。
同时,合作企业为学生参赛提供先进的理念、技术设备和资源,进行赛前指导。2011年学院学子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红五环集团工程师对参赛作品指导,最终获得全国二等奖。2014年学院学子参加第七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浙江天下实业集团业务骨干对参赛学生培训并提供展品,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解行业最新设备、最新技术和企业文化、培养职业意识的途径。
院长卜月华教授说,“让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都有参与科研训练或者学科竞赛的机会。学院出台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孵化平台,促进科研、竞赛成果转化成专利、产品,为大学生创业、培训辅导和项目开发与对接提供服务。”
链接: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5-07/20/content_2021038.htm
编辑:王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