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分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文件精神,教育部将认定一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进一步促进教学信息化环境下我校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优秀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优势,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培育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经研究,学院决定建设一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申报范围
申报项目负责人为我院在职教师,申报课程为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要求课程负责人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除主讲教师外,还需配备必要的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内容适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建设基础。
学院鼓励教学名师积极参与项目建设;鼓励现有的各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资源积累比较丰富的优质课程,广受学生欢迎的通识②课程,以及量大面广的通识①课程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积极申报;鼓励教学方法灵活创新、学生学习体验和学评教好的课程申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 建设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0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
2.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院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5.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期为2年,要求在2016年面向学生进行基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试点期间,要加强网上辅导和答疑,课堂讨论时间一般要求占课程总学时的一半,教师教学工作量按课程原设课时统计。项目结题时,需要提交:在线开放课程网站、总结报告、改革方案(含教学大纲、课程具体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等)、学生学习感受与调查总结报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相关教学研究论文等其他成果。
三、 申报要求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由分院组织教师团队申报,学院统一评审后,确定向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推荐课程。课程建设经费由推荐学院教学运行经费支出,每门不少于3万元。列入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院将根据教学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教务部
2015年9月10日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