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行知学院:学生说好才是真的好

作者:张一诺 魏欢 王小天 吴佳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7-18        供稿单位:行知学院

 

 

2016年浙江高考文理科第二批分数线公布

有一所独立学院家长关注度特别高

 连续三年毕业生满意度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一 

《都市快报》718日讯(记者 张一诺 通讯员 魏欢 王小天 吴佳)前天晚间,备受家长关注的2016年浙江高考文理科第二批分数线正式划定,文科462分、理科439分。

 分数线一落定,这几天,上线的学生与家长们,都全身心投入到填志愿的准备工作中去了,要知道,同等的分数下,选择一所好的院校,不仅孩子在大学四年里可以学到好多东西,毕业之后找工作也容易很多。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热线也接到不少家长的询问,其中一所独立院校的点名率特别高:行知学院,并不身处一线城市,却收获了这么多学生与家长的关注,简直成了独立院校中的“网红”,这是为什么呢?

 

 

选学校?学生说好才是真的好

 

 今年,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发布《2014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毕业生母校满意度位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一。

最牛的是,这已是行知学院该指标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独立学院第一。报告中就业求职服务、发展机会和锻炼平台等指标满意度位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二,学风建设位居第三。

学院负责招生工作的一位老师骄傲的告诉我,除了一些评判院校的硬指标,行知学院还特别注重学生对于学校的满意度:“作为一所独立院校,我们自己怎么吹牛都没用,只有学生说好才是真的好。”

这位老师告诉我,在行知学院工作的八九年间,自己手上出去的毕业生,很多找到的工作并不比第一批院校毕业的毕业生差,还涌现出了《甄嬛传》作者吴雪岚等优秀毕业生。这些学生说起母校,都特别的有感情。

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毕业生回来告诉我:“高中的时候,我读书成绩在班里很一般,看着那些考上名校的同学,本来很没自信,他特别感谢在行知学院四年的磨练,在高中一直不被老师关注的他,还当上了学生干部,现在他在省内一所高校工作,混的不比之前成绩比他好的同学差。”

近年来,行知学院依托校企合作特色班,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大力实施“招生就业服务工程”,开展“就业动车”和“就业体检”活动,毕业生整体就业竞争力大幅提升简直成为了独立学院中的“战斗机”。

 

校企合作特色班  架起学业与就业的桥梁

开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特色班,是学院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2007年开始,行知学院与企业联合办班,并冠以企业名称,目前已开设“华鸿班”“红五环卓越工程师班”“步阳班”“浙商期货班”等45个人才培养特色班。校企双方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让企业相关人员进入学校与课堂,让老师和学生走入公司、工厂与车间,为企业培养一大批后备中层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

校企联合举办人才特色班的创举,填补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鸿沟,架起一座交流合作、互通互动的桥梁。从2005年起,行知学院先后在金华、衢州、绍兴、温州、萧山、丽水、台州、宁波等地聘请200余家企事业单位300多名负责人和高层次技术人才为兼职教授。并以此为依托,开展“浙江省中小企业峰会”和“行知论坛”等品牌活动,搭建企业家为学生人生导航、专业导学、职业引导和创业引路平台。

复合人才培养 接轨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不管是对于单位还是企业,拥有很强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人才,都是千金不换的重要资源。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人才的复合型,不少人在大学毕业后才苦叹:“上大学时应该再学点其他方面的知识。”但是跨入社会,不论是时间还是精力,想要再掌握一门新专业,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了。

行知学院把学生未来的需要想在前面: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培育出的学生,才能和社会更好地对接。行知学院通过优势专业跨学科复合,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应用性人才,开设了法学专业复合班、汉语言文学专业复合班、英语专业复合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复合班、旅游管理专业复合班。

以法学复合班为例,在保证法学主干课程基础上,用汉语言文学的部分主干课程代替纯法学专业的选修课,从而达到学两个专业但不增加学分,不增添学生负担的目的。复合班的优势在于学了法学以后,还能掌握不少中文知识,就业的时候路就宽很多。

 

进阶式就业指导  助力学生聚焦合适岗位

行知学院为学生提供进阶式就业指导服务,引导学生设定理性生涯目标,让没有职场经验的大学生,迅速找到最合适的位置。

就业体检活动是行知学院坚持多年的工作。每年暑假学生通过参加职场环境认知、岗位体验、求职体验、实训等活动进行就业体检,通过自我设计、实训和仿真模拟,检验就业训练方式和健康机制;通过引导学生走进企业、深入职场、进入社会检验自我认知与完善。将就业与创业教育向以体验、实践、实效导向为主的教育转变,使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就业素质、素养、能力达到健康标准,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就业动车行动”是就业工作的另一项特色项目,行知学院动员全体低年级学生在寒假期间对全省90个县(区)的人才交流中心、重点企业进行登门走访。了解各地区各行业经济发展状况和用人需求,每年搜集就业信息岗位5000多个,提供给需要的大四毕业生,毕业生就业自然更加顺畅。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特色班“今飞班”学员章韵琳说:“通过在企业车间上课,自己成长很快,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都提高了不少。”同在“今飞班”的袁李涛在进企业学习时,积极寻找科技创新项目,获得“省挑战杯一等奖”、“省级自然科学基金”。

大四学生泮依波说,借助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特色班两种途径,班里已有2名同学在浙商期货公司实习后留在那里上班。

2009年毕业的王鹏,曾是“红五环班”的一员,现在他已经是红五环集团一个年产值1.2个亿团队的负责人。特色班培养的学员中,越来越多和王鹏一样的学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者。

行知学院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措施,大力提升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连续三年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一,这不仅是毕业生对学院的肯定,更是源自社会的认可。这一系列的做法和经验引起了省有关领导、省中小企业局以及很多媒体的关注与重视。茅临生、陈加元、郑继伟三位省领导先后批示,认为行知学院在人才培养中的相关做法可供各高校学习借鉴。

         链接: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6-07/18/content_2315026.htm

 

编辑: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