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浙师大行知学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到底

作者:张一诺 陈乃启 吴佳 魏欢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7-22        供稿单位:行知学院

《都市快报》722日讯(记者 张一诺 陈乃启 吴佳 魏欢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帮助和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迎来了机遇和挑战。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以创业基地为依托,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扶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实践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活动,在指导体系、资源集聚和文化驱动上形成优势和特色,学生中“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做法蔚然成风,创业实践遍地开花,取得丰硕成果。

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成立创业学院

2007年,行知学院就开始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探索,当时学院启动“36.5”爱心希望通道项目,倡导师生每人每天节约一毛钱,一年节省36.5元投入爱心公益基金,用来反哺教育事业。该项目凝聚了每一个志愿者和每一支临时创业团队的力量,汇聚了每一笔创业资金和所有创业收入。

经过10年创业实践,该项目已在云南省腾冲县援建一所希望小学并投入使用,并捐助湖北武汉、山东济南、江苏苏州、湖南长沙、云南腾冲等地及校内优秀寒门学子,获教育部2012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优秀奖,2014年全国“创青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公益创业类银奖。

2010年,行知学院爱心公社公益创业项目通过选拔入驻浙师大大学生创业园,自2008年3月初建团队以来,该组织连续多次为112名同学提供总计5万余元的奖助学金。

“学院积极出台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孵化平台,促进科研、竞赛成果转化成专利、产品,为大学生创业、培训辅导、项目开发与对接提供服务。”行知学院院长兼创业学院院长卜月华教授说。

行知学院现有2230平方米创业基地,在建15000平方米网络经济创业园,与地方政府共建义乌网商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遂昌农村电商创业园、兰溪电商创业园等校外平台,为创业项目转化、创业企业孵化提供场所。

2014年,学院通过金华市大学生创业基地验收。合作共建138个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在创业经验积累、创业智慧的汲取创造外部环境。

在经费支持方面,每年设立130万创新创业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打通学生创业梦想和创业实践间的通道,2015年,行知学院与赛伯乐(中国)投资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面向行知学院设立1000万元大学生创投基金。

学院多次举办大学生创业政策宣讲暨校地创业项目对接交流会和创业分享会,与金华市人社局、工商局、财税局、金融部门等机构合作,为创业团队提供场所、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推介、启动资金支持等一站式服务,协助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积极促进项目孵化。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行知学院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实践与人才培养进一步融合的机制,建立由持证创业咨询师(校内)和实战型人员(校外)构成的创业指导队伍,同时聘请创业经验丰富、创新项目众多的企业家为创新创业导师,强化创业实践指导。

目前,行知学院共有课程教师55名,创业实战型企业家兼职教授200余名,其中17名在学院经常授课,开设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行知论坛60余次,实现校企合作创业教育的良好互动。以创业学院为平台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110门,其中网络课程4门。实施“3+1”培养模式,按照宽进严出原则,大一开设创业普及课程;大二开展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可申请转换通识课程等8个学分;大三开设创业模拟实践课程,可申请转换专业实践类课程或拓展课程等8个学分;大四开设创业实战课程,可申请转换专业实习或毕业设计(论文)等16个学分。

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自成体系,授课形式不拘一格,创业项目丰富多样。针对性强的教师资源配置,活力充沛的创新创业氛围,极大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

同时,通过完善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创业训练三大体系,推进校企卓越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两大工程。学院将社团活动与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构建“进社团、做项目、拿学分”机制,设立13个创新创业类学分制社团,学生以创新创业过程档案和成果成绩申请相应学分,近三年申请创新创业学分人数累计2万余人次。

设立各类校内外实验(实训)室28个,其中有计算机软件实验室、应用化学基础实验室、经贸实验教学中心、艺术与创作实验室、语言实验室等5个省级合格实验室,教学实验室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实验室管理规范,管理制度健全,仪器设备利用率高,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发挥较好作用。

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开辟创新创业教育新空间

行知学院依托实践基地、创业园开展创业实训。在地方政府牵头下,与北大科技园区(金华)、智橙星汇科技创业园、遂昌农村电商网、兰溪电商创业园区、校友邦众创空间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义乌市政府合作成立浙师大行知学院义乌网商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通过资源互通、项目互建、人员互动方式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学生在各类创业园区参与创业项目。

学院借助连续九年举办浙江省中小企业峰会的优势,统筹高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资源,让企业“大咖”主讲行知论坛、创新创业沙龙70余讲,226名创业实战型兼职教授纷纷来校授课,45个校企合作班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上百家企业顶岗实习 、上千名大学生就业动车行动、上万名大学生进企业”的创新创业氛围,并设立中国步阳集团等企业奖助学金,用于奖励各种创新创业人才,目前总数已达到2500万元。

近年来,行知学院也冒出一批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创新创业明星。2015年9月举行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行知学院学生项目获得创意组银奖。在今年“创青春”浙江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行知学院学生获金奖1项、银奖1项和最佳创意奖1项。

学院涌现出一批创新创业“排头兵”,如拥有6项发明专利的王连方、全国和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得主胡小芳、月入过万的“珍珠女王”赵珂等。

2015年12月,行知学院成立创业学院,成员涵盖政府、企业、行业、创投机构等,进一步强化创业学院指导工作。创业学院下设创新创业实训中心、校企合作中心、科研创新训练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对外服务中心、创客工坊和创意设计中心等七个中心。

社会影响持续深入  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

2015年,学院共有3个创业项目累计获700万风投。到目前为止,在校生进驻的创业基地实体达到23个。

近三年,创新创业类项目立项1000余项,发表论文587篇,获得专利59项,获得创新创业相关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400余项,其中国家级129项。

同时,学院诞生了一批以《后宫·甄嬛传》作者吴雪岚为代表的学生作家群,累计发表作品36部,网络点击量超过1.5亿次,书籍发行量超过500万册;以全国创业之星百强“珍珠女孩”赵珂为代表,近50个90后微商团队开展电子商务创业活动。还涌现出以全国创业计划大赛银奖得主胡小芳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创业新生代;以上海残奥会招贴画《眼睛》作者朱蓓蕾为代表的一批设计新锐,以“专利哥”吴俊峰等为代表的一批发明专利新星;以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于军伟为代表的一批学科竞赛达人。

学院学生在就业观念、求职方法、职业素养、创业自信心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跟踪调查表明,2014年-2015年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浙江省独立学院第一名,2014年位居全省本科院校第二名。2014届毕业生毕业1年后创业率为4.70%(全省本科院校平均水平为3.7%)。2012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就业率为97.3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毕业三年后创业率为5.94%(全省本科院校平均为5.15%)。

 

 

链接: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6-07/22/content_2319237.htm

 

 

 

编辑:王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