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全体师生的防骗意识和法律意识,有效遏制我院在校师生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高发势头,纵深推进全民防诈骗“走心”工程,积极开展校园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防范宣传活动,学院决定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 “无骗校园”创建工作,现将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4年1月1日至12月底
二、活动参与部门
学院各机关部门、单位、二级学院
三、工作举措
(一)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在校园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片等形式进行全面发动,建立学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主阵地,营造宣传声势,形成浓厚氛围。
(二)上好一堂反诈课。学院安全保卫部要主动做好与地方治安、反诈中心、派出所等部门的对接联动,结合实际,通过反诈课件授课、播放反诈公益宣传片等形式,给我院全体师生上好一堂反诈宣传课,确保覆盖到每一名师生。
1.学生反诈课内容(详见附件1):利用主题班会、新生军训等时机,给全体学生开展防范宣传及普法教育。防骗宣传主要围绕网络刷单、网络贷款、网络购物诈骗等高发诈骗类型开展。普法教育主要围绕教育学生不参与出租、出售、出借名下银行卡、手机卡、网络社交账户、网络支付宝账户用于电信网络诈骗,严禁参与“网络跑分”、“新型刷单”等违法洗钱活动开展。
2.教职员工反诈课内容(详见附件2):结合教职员工相关会议,给教职员工上一次反诈课,主要围绕“杀猪盘”投资理财诈骗、兼职刷单等高发诈骗类型开展宣传,确保下半年无教职员工被骗案例发生。
(三)发放一份宣传册。向全体师生发放一份国家反诈中心统一编写的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防范宣传册(详见附件3)。
(四)开展一次反诈知识测试。针对全体师生,开展一次反诈知识测试,将反诈知识测试列入到新生入学安全教育考试内容中。老生5月底完成网络测试,新生入学前完成网络测试。
(五)抓牢网络阵地。
1.定期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联络群等校园网络阵地,开展密集宣传,由安保办提供宣传内容,学院各机关部门、单位、二级学院负责向全体师生推广。
2.推广国家反诈中心政务号及APP:学院各机关部门、单位、二级学院负责组织全体师生关注“国家反诈中心”政务号及APP安装工作,确保关注及安装率达到100%(二维码推广详见附件4)。“国家反诈中心”政务号包括微信、抖音、快手、人民号、微博,每人只需关注一个即可;国家反诈中心APP具有预警拦截、报案等功能,需全员安装。
(六)开展其他形式宣传。学院各机关部门、单位、二级学院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依托“团建+”“党建+”、学生社团等多种形式,利用主题班会、新生军训等多种时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高校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高发区域,在校师生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易受骗群体,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是平安校园建设、维护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学院各机关部门、单位、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面发动师生职工,形成“精准投放和全面覆盖”的宣传态势,尽快取得“扩大知晓面、降低发案率”的防范诈骗工作成效。
(二)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学院各机关部门、单位、二级学院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安保办要及时的将地方反诈中心提供的最新作案手段、作案方法向全院师生预警以便开展预防工作;学院安保办要及时通报最新电信网络诈骗案发情况,把宣传责任、防范责任传导到每个机关部门、单位、二级学院、班级(团支部)、寝室以及团委、学生会、社团,实现宣传内容和对象的精准投放,形成“全校反诈”的良好氛围。
(三)总结提升,固化经验。本次“无骗校园”创建工作,是对我院整体宣传精准作战的一次实战检验。党建工作部要做好媒体宣传工作,学院各机关部门、单位、二级学院在宣传活动中也要及时报送图片、数据、文字等材料,认真总结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切实提高校园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水平。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2024年 1月1日
—